字由易至 ❥ BamorLove

編輯手冊

配合我想使用的標點符號格式, 在網路的閱讀體驗, 我做的一點小小的修正, 將字體設定為平滑顯示, 並且設定一點點的字體間距。

-webkit-font-smoothing: antialiased;
-moz-osx-font-smoothing: grayscale;
letter-spacing: 0.03em;

半形與全形標點符號

大家有沒有發現, 關於我的文章標點符號, 跟其他的正體中文網站不太一樣?

全文都使用 「小寫的」 標點符號。

這在正體中文排版上多有論述, 不過是相對少見。 目前看到日文與簡體中文排版, 會使用半形的標點。

吳聰敏教授, 發表了論文排版軟體 cwTeX, 並針對排版收集許多討論與提供見解。 認為: 「標點符號不應該居中。」

在朱網頁半形及全形字符 (U+FF00–U+FFEF) 一頁之中, 陳述全形跟半形的標點符號如下:

除了全形字外, 還有半形字, 這是舊日為了節省儲存空間遺留下來的字元。

又維基百科中陳述全形逗號的目的如下:

全形逗號「,」是U+FF0C, 原來目的只為向下兼容 Big5、 GB 2312、 JIS X 0208 等標準, 但現在大部份中文輸入法輸入中文標點或中文字型時都使用全形逗號;

足見在電腦排版的歷史之中, 半形與全形的定論除了閱讀體驗外, 可能多來自於系統考量。

時至今日, 規格化在數位時代不可或缺, 正體中文排版與字型幾全數採用 「全形標點符號」, 致使若要以半形標點呈現, 一來會增加寫作習慣著障礙, 抑或使用程式 (如 Javascript) 等系統化改變, 或快捷地使用日文漢字為主體的字型 (如花園明朝体IPAmj明朝)。

因主要輸入法, 並沒有內建所有的半形標點符號, 故以上途徑均會加大寫作摩擦力, 增加鍵盤切換的次數或者排版的複雜度。